【下载这份报告】了解澳洲买房流程 + 获取看房检查清单
在澳洲,有很多年收入达到数十万的高薪专业人士,却发现自己的资产并没有随收入水涨船高,反而感受到越来越大的财务压力。为什么会这样?很可能是因为踩中了这些隐藏的财务陷阱。
本文将深入分析5大高收入群体常见的财务错误,帮助你避免看似“正常”的决策背后,那些不知不觉中让财富流失的事。
许多澳洲中产或高收入家庭,在收入稳定后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,就是不断升级座驾,比如三年一换车。然而,频繁换车对资产的影响极其显著:
一辆新车,3年贬值可达40%。比如以5万澳币购入的车,三年后可能仅值2万;
每年维护等费用,加起来也超过2万澳币;
三年下来,相当于消耗了一套投资房的首付款。
更重要的是,并不是豪车带来的“身份感”在帮你真正赢得别人的尊重。客户、同事看重的,是你自身的价值与能力。有些高净值人士,明明有能力买豪车,平时却只选择普通品牌代步。因为他们理解,财富的本质不是用来“炫耀”。
买豪车没有错,但如果它开始主导你的生活、影响你的储蓄和投资,那它就成了你财务自由的阻碍。
一些看似聪明的贷款,反而是在阻碍你存钱。比如澳洲不少公司,提供“novated lease”形式的购车方式,让员工可以用税前工资来直接支付车辆费用,
听起来很划算。但正是这种“看似划算”的方式,诱使很多人买入超出财务能力的车。
类似的事也常出现在购买自住房上。许多高收入者在银行眼中信用极好,容易获得高额度贷款,于是想“一步到位”买下超出自身承受范围的自住房,最后还贷压力巨大。
销售中介往往会用“你配得上这套房”这样的心理暗示来诱导消费。但是,贷款应该服务于你的生活与投资目标,而非用来彰显身份,更不代表你应该承担超出未来承受能力的长期债务。
高收入人群的第三个误区,是把财富管理完全外包给别人。
许多人忙于事业,对投资知识不感兴趣,于是把决策权100%交给理财顾问、基金经理,却从未花时间理解基本逻辑,这正是风险所在。
有投资者曾经盲目信任销售推荐的楼花项目,没有自行研究澳洲市场、供应量与增值潜力,结果多套房产在后来表现平平。如果当时能花一点点时间学习基础投资逻辑,如今的资产可能多出几百万澳币。
真正成熟的做法是:你可以委托专业人士操作,但必须理解其投资逻辑,与自己的目标保持一致。否则,容易掉进高收费、低回报的陷阱。
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,“要不要送孩子上私立学校”成为许多家庭的焦虑来源。私校的学费动辄每年三四万,若有两个孩子,每年教育支出接近10万澳币。
很多父母给出的理由是,“公校质量差”或“同伴圈层不同”,于是咬牙送孩子进入昂贵的私校。但很多研究也表明,孩子的成长和成就,更多源于家庭教育和父母陪伴,而非学校本身。比如,澳洲排名靠前的“精英学校”,往往本身就是通过考试筛选了成绩优秀的孩子——他们的成绩表现并非学校本身教育的成果。
如果家长为私校学费牺牲家庭财务稳定,反而会带来长期焦虑。相比之下,把资金用于家庭资产积累、房产投资、或与孩子一起旅行见世面,往往更能培养他们的视野与财商。对孩子而言,最好的教育是看到自己的家庭稳定、有安全感地生活。
很多高薪职业(如医生、IT高管、律师等)在三四十岁时进入职业巅峰,这一阶段年收入可能高达几十万澳币。但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:
身体精力将逐年下降;
市场对年长员工的替代性增强;
高薪岗位也随时面临裁员风险;
收入可能在某年后骤减。
如果生活开支、房贷、教育等支出,都是按照“高收入持续增长”来设计的,一旦收入出现变动,整个家庭财务将陷入巨大的不确定性。
真正安全的策略是:在高收入期间,积累能够带来被动收入的资产,或者为未来提前准备第二赛道、职业转型。否则,一旦收入下滑,生活质量将被迅速压缩,甚至影响整个家庭的稳定。
总的来说,高收入并不等于正在接近财务自由,更不意味着可以无视理财原则。如果你正在考虑通过在澳洲投资房地产建立财富,建议寻求专业买家代理的帮助。我们将协助你精准把握市场机会,建立稳健的房产投资组合。点击此处预约免费的1对1买房咨询。原价$1100/小时,免费席位有限,先到先得!你还可以点击此处免费下载【澳洲买房避坑必问的问题清单】,让你在面对不同专业人士、不同购房环节时,都能问到点子上,不被忽悠。
Home | Terms of Service | Privacy Policy | Disclaimer
© Avocado Wealth 2025 | All Rights Reserved